029-88880006
首页>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立即购买
下载
教师国学素养
  • 作者:闫莉莉
  • 书号:
  • 定价:¥35.00元
  • 字数:194千字
  • 印次:
  • 开本:16k
  • 出版时间:2017年4月
  • ISBN:978-7-5166-3170-6
  •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教师国学素养》一书,从师者自身角度出发,介绍经典、解读经典,让教师具备国学素养,从而在生活和教学实际中熟练运用国学经典的智慧。学习国学,一定要学以致用,一定要知行合一,一定要解行相应,这样,才能真正体悟到国学的妙处,才能开启智慧,提高品格,才能让自己心存大气魄,也才更懂得去爱自己、爱学生,教自己、教学生,给自己和学生一个充满伟大智慧的人生。


作者介绍

  闫莉莉,女。曾被公众亲切称之为“国学姐姐”。现任中国逻辑与语言大学国学高级研修班负责人、导师,国学学者、作家、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周易学会副秘书长,墨兰国学院院长。曾出版图书《影醉墨兰》、《国学训蒙经典》、《道演周易》等数部。


目 录精彩样章

师者问道


第一章:为师之道

一、何谓“为师之道”

二、修习为师之道

第二章:以道为师

二、以人为师与以道为师

三、以道为师之法


师德永馨


第三章  师德首重

一、道德仁艺

二、知智仁勇

三、言信行正

四、博学笃行

第四章  师者从师

一、从师而问

二、师无常师

三、不耻于师

四、不耻相师

第五章  师者为范

一、有志于学

二、以身为范

三、身正令行

第六章  师者自修

一、有教无类

二、古学自反

三、诲人不倦


师礼雅致


第七章 师师之礼

一、平等尊重

二、互帮互助

三、阳谋竞争

四、以德交往

第八章 师与领导之礼

一、敬而不畏

二、坚守师道

三、换位理解

四、以中和为贵

第九章 师生之礼

一、以礼相待

二、以德相待

三、以爱相待

第十章 家校之礼

一、尊重家长

二、坦诚相待

三、育人为本


师法有方


第十一章 教之宗法

一、教学务本

二、教必正业

第十二章  教之细则

一、教师之法

二、育人细则

第十三章 师法自然

一、进学之道

二、教之成败

三、师法自然


参考文献


【言信行正】


  《礼记·儒行》中说:

  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教师自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德育教材”。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有些学生也会自发地学习和效仿。有时教师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也许都会深深地刻在学生心里。

在快要接近下课的时候,有位老师看到学生的纪律很乱,为了让学生集中精神听讲,老师随口说:“如果大家上课认真听讲,表现得好的话,老师给大家安排看场电影。”这时全班的学生都把注意力和精神集中了起来。

  又到了上课的时间,这是上午第一节课,一节课上完,老师发现很多学生都表现得不够积极,闷闷不乐的样子。这时,有一个学生走过来对老师说:“老师,你不是说了安排我们看电影吗?”教师瞬间恍然大悟,下午闲余时间赶紧安排学生们看了一个电影。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再上课也都很专心。

  试想一下,假如那天没给学生看电影,以后老实的话学生还会听吗?还会信吗?就算用其他的方法,他们都可能会说:“老师是骗人的,我才不信呢!”

  教师言而有信才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教师敢说敢做,说到做到,就一定会成为一本真正的“德育教材”。

  教师的行为如何合乎正道呢?

  子思在《中庸》中说: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在边远地区,就做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在患难之中,就做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不苛求他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对上不怨恨天命,对下不归咎他人。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候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正道,指所有事物的正确运行规律;正确的道路,与所谓“歪门邪道”正相反。教师自身行得正,学生也就学得正,当学生“不正”,必须给予纠正。这才是师者言信行正的德行。

  这是师德看重的“本心”。


【有志于学】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的记载: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所以后世把男子15岁也称为“志学之年”。也就是说志学从这一刻就开始了,直到人生的落幕,才是志学的终点。

  《论语·学记》中说: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高明的冶金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缝皮衣;高明的弓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编簸箕;刚学驾车的小马都先拴在车后,让小马在车后跟着走。君子懂得了这三个例子反映的道理,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求学是方向,勤奋是手段。只求学不勤奋是枉然,只勤奋而无志向,也是徒劳。立定求学的志向,勤奋刻苦的努力,一定会学有所成。教师以志学的态度为范,学生又怎么会不爱好学习呢!

  1.立志高远

  现在大多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不高,只要他们健康快乐就好了。而作为教师,健康快乐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前提,但更希望学生有高远的志向。

  取乎其善,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不了,了无所得。

  学生确立了很高的人生目标,在实践的路上若能实现其中的一部分,已是一种成功。即“取法于上,得乎其中”;若将目标降低为中等,大多数人也只能实现其中一部分,即“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所以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是要让学生的人生更有高度。学生的价值观直接受教师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个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周恩来总理少年读书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回答得五花八门,周总理回答的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少年之时就有这样的志向,才有如此成就。

教师不仅自己要有高远的志向,同时也为学生立定志向,做好模范作用。

  2.经受磨炼

  玉不琢不成器,学习好比逆水行舟,人们能够感觉到在水里划船,不努力往前划,船就会往后走。在斜坡骑自行车,不努力,车子就会从斜坡上掉下去。璞玉再好,没有经过雕琢,也只是一块石头。假如不能持之以恒的学习,就没有办法了解圣贤的道理。教师不仅要接受学习,还要接受磨炼,才能大有成就。但现在怕吃苦,多抱怨,不能承受挫折和压力,都是磨炼的太少了。

  一个新建的佛寺要雕刻释迦牟尼像,现在有两块石头,一块材质很好,却没有灵性;另一块石头材质一般,但颇具灵性。雕刻师因为第一块石头的材质比较好,就决定先雕这块石头。雕刻过程中,这块石头一直感觉很痛,就对雕刻师说:“我撑不下去了,你别雕了!”雕刻师回答它:“你撑过二个星期就好了,那时候你就会成为万人膜拜的佛像,你只要再坚持一下,你就有好的成就了。”这块石头忍受着疼痛过了两天,它发脾气地说:“我不干了!”由于这块石头的不配合,雕刻师就没有办法再雕琢,只好把它先放在一旁。雕刻师把目光转向第二块石头,他问石头:“我现在要雕刻你,会很痛,你能不能忍受?”第二块石头说:“我绝对可以忍受,你就尽你的能力去雕刻好了。”雕刻师得到这样的允诺,就放心大胆地工作起来。果然,在整个雕刻过程中,第二块石头都没有发出一声抱怨,它被雕刻师雕刻成了一座完美的释迦牟尼的佛像。佛像开光以后,来寺院里膜拜的人太多了,踏得寺院里尘土飞扬。寺院里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把第一块没有完工被废弃的石头打碎铺在地上。那块因为怕痛而拒绝被雕刻的石头,就这样变成万人践踏的铺地石。

  教师雕刻自我的不足,是教师志学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错能改”都是教师志学的原则。只有教师这样做,学生才会模仿并努力学习。

  所以说教师志学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态度;每一位成功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是一种坚持,坚持到底、永不言败的成功,才能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德高为范,博学为范。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官方微博

029-88880006029-88880006
企业邮箱zhongzhiwenhua@zhongzhibook.com
029-888800062355735733